(GNN 記者 Jessica 報導) 2013-11-24 01:55:57
一開始,他們選擇了較熟悉的引擎 XNA 製作遊戲,而由於鈊象對於 Console Game 較沒有經驗,所以他們算是公司第一個做的團隊,加上製作團隊也不是微軟或是 Sony 的發行商,也沒有做這類型遊戲的經驗,因此在起步時感到很困擾,想要發行遊戲也找不到管道。
終於,在去年 8 月時,Steam 宣布將推出 Steam Greenlight 社群投票服務,開發者的遊戲將經過社群投票的方式通過 Greenlight,並發行。之後他們的目標就放在 Steam Greenlight 上,並期望透過此方式順利發行遊戲。
王漢偉指出,登上 Steam Greenlight 的前一週是曝光率最高的時候,遊戲張貼的時間不限,開發者也可以選擇拿掉重貼,但要注意的事情是重新張貼的票數會不見,因此若遊戲一開始表現不好則可以考慮這個方法。另外,在 Steam Greenlight 上,Valve 有最後的決定權,同時也可以將有爭議的頁面下架,包含情色、侵權、種族歧視等。
演講中,王漢偉也分享了《Dustforce》在 Steam 等各方面的營收。圖表上指出,遊戲剛推出時的營收上升很快,之後遊戲營收將會因為 Steam 上的優惠活動等持續上升,而透過 Humble Bundle 的方式(很多遊戲集合起來,玩家可自由出價,最少 $1 元美元)也會提高遊戲的銷售營收。
容易通過 Greenlight 的遊戲類型
社群類型的遊戲包含了模擬、求生遊戲等,由於這類型的遊戲比較玩不完,因此遊戲時間(內容)很長。同時,由於這類型遊戲遊玩內容較多,因此開發者可以很早的階段開放玩家試玩,並不斷的進行更新,而在這個過程開發者就可以開始巨集社群,甚至讓玩家可以參與遊戲開發,以增加社群動能。在遊戲成長的過程中,社群就慢慢累積起來;社群累積起來,就容易過 Greenlight。
王漢偉指出,雖然這類型的遊戲開發時間較長,不過開發者可以提早登上 Greenlight,慢慢地與玩家互動以培養、累積人氣,等到遊戲快開發完成時,遊戲應該也差不多通過 Greenlight。
- 群眾募資型
王漢偉表示,最近群眾募資很流行,而最容易成功的通常都是由 3A 形的開發者所領導的遊戲。通常在進行 Kickstarter 的同時,開發者也會進行 Greenlight,藉由 Kickstater 的高流量與 Greenlight 首週的高曝光率兩者的互補,提升雙方的人氣。
- 恐怖類型
這類型的遊戲很容易在玩家之間口耳相傳,王漢偉表示:「玩家會向自己的好友介紹這類型的遊戲,希望看到他們被嚇。另外,實況玩家也喜歡這類型的遊戲,主要原因也是喜歡看到大家被嚇。」
不過,這類型的遊戲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,王漢偉舉《The Cat Lady》為例,這款遊戲很早就進入前 20 名,不過一直沒有過,可能的原因是因為遊戲中有涉及自殺、憂鬱等題材,而最後《The Cat Lady》在今年的時候過了。
- 知名的舊遊戲
美國的遊戲比較容易登上 Steam,不過日本的遊戲與 Steam 可能關係較不密切,因此也是有可能會經過 Greenlight 這個過程。王漢偉指出,這類型的遊戲通常登上 Greenlight 後一個月就會通過了。
病毒型的遊戲內容主要涵蓋惡搞、搞笑元素的概念,王漢偉指出:「由於這種類型的遊戲玩起來很有趣、很白吃,因此遊戲影片很容易流傳;《McPixel》也是同樣的類型,加上當時也有歐洲的 PowDiePie 進行遊戲實況,因此遊戲推出後便迅速通過 Greenlight。」
若開發者可以為遊戲製造一些話題性的話,遊戲也有可能會過 Greenlight。王漢偉分享,之前有一款遊戲《Paranautical Activity》在距離 100 名還有 50 % 的位置(Steam 會告訴開發者距離 100 名還有多遠)時找到 Adult Swim 協助發行,而 Valve 以「我們要保護開發者不要被發行商削一層皮」為由拒絕上架,而《Paranautical Activity》遊戲開發者也將這件事情發給國外媒體,並引起了玩家的討論,《Paranautical Activity》的名次也在當天就衝入了 100 名內。
如何強調遊戲特點
王漢偉:「若我們遊戲沒有以上那些特點怎麼辦?」
- 登上 Steam 的時機
遊戲頁面登上 Steam Greenlight 時一定要有遊戲試玩,王漢偉強調:「要能讓玩家可以下載遊戲試玩,這樣才能增加投票的機率,要把所有精力放在這上面,做好一個完整、漂亮的試玩版本。」另外,若開發者有群眾募資的計畫,可以讓 Steam Greenlight 同時進行。
- 第一個禮拜票數佔總票數 65 %
王漢偉指出:「第一印象極為重要」,他表示,登上 Greenligh 前,一定要把遊戲頁面準備好,包含遊戲簡介、Logo 等設計都將是吸引玩家投票與否的參考。
遊戲 Logo
要盡量突顯遊戲的 Logo 顏色與人物,不要過於複雜,可以的話讓玩家一點就可以透過小圖知道遊戲內容。
另外,Logo 的設計不要看起來像是 App,王漢偉指出:「Steam 上的玩家似乎有一種菁英心態,他們很討厭 App,所以 Logo 圖不可以做地像是一款 App 遊戲。」
遊戲內文
遊戲頁面的內文一定要以「遊戲簡介」為起頭,內容包含遊戲玩法、元素、官網,以及遊戲試玩下載等,讓玩家可以馬上了解遊戲特色、類型以及玩法。另一個以「遊戲簡介」為起頭的原因是因為,Greenlight 首頁中當玩家滑鼠移到圖片上所顯示的文字是截取內文頁「遊戲簡介」的開頭內容,而玩家也將可以透過此了解遊戲特色。
開發者可以利用 bb code,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設計遊戲頁面,不過由於玩家會想看下面的留言,因此盡量將內容縮減到兩個 Scroll 的長度(滑鼠滾輪滾兩次)。王漢偉表示:「會上 Steam 的玩家,英文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基礎,因此多國語言是不需要的,這樣會讓內容太長,建議使用英文即可。」
「不管有沒有要做 Mac & Linux,都說要做」王漢偉表示,這也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,在 Steam 上的玩家只要看到說會做 Mac & Linux 版本就會按讚。
- 透過其他管道導入 Greenlight
群眾募資
Desurr 等其他平台
當 Steam 還無法過時,開發者可以選擇其他平台先行上架,主要是可以先跑 Bundle,讓更多的玩家可以接觸這款遊戲,以獲得更多的票數。王漢偉指出:「許多玩家都是不買,但會到 Greenlight 投票。因此雖然在其他平台上的銷售套數不高,但卻可以提升 Greenlight 上的人氣。」
玩家實況
若遊戲夠惡搞,可以被知名實況玩家拿來進行直播的話,遊戲將會很快速地通過 Greenlight。王漢偉指出:「我不可能找到這些知名實況玩家,通常他們也都是自己挑遊戲,但還是可以尋求有名氣的實況玩家協助。雖然訂閱的玩家可能不多,但若玩家族群對了,還是可以為遊戲增加人氣。」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from 巴哈姆特 GNN 新聞網 http://gnn.gamer.com.tw/

Put the internet to work for you.